2025年8月31日,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品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海通国际和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作为一家覆盖全产业链的乳制品企业,宜品集团专注于低致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和特医食品领域占据领头羊。其业务贯穿上游牧场管理、原料供应,中游配方生产,以及下游品牌销售全流程,致力于满足对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或消化敏感人群的营养需求。然而,公司在经营和治理方面存在多项问题,引发外界关注。
财务方面,宜品集团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14.02亿元增长至17.62亿元,但净利润却从2.27亿元波动下降至1.72亿元,未能恢复至2022年水平。盈利表现不佳主要由于销售费用高企持续挤压利润空间,以及库存周转效率不断恶化。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研发投入大幅收缩,从1991万元降至801.4万元,研发费用率仅0.45%,这种研发“减肥”现象不仅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也与公司宣称的“营养科技”定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宜品集团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参保人数仅为9人,令人对其社保缴纳情况产生了质疑。对此,公司解释称,部分员工的社保及公积金系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缴纳。虽便于享受属地福利,但存在合规风险。
在产品层面,宜品集团子公司生产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在抽检中牛磺酸含量未达到标签标示值,虽符合国家标准但仍被有关部门通报。旗下奶粉还多次遭到消费者投诉存在异物,包括完整塑料袋和干苍蝇等严重问题,引发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广泛担忧,不少消费者要求厂商承担健康赔偿相应的责任并召回相关产品。
2022年至2024年,宜品集团营收从14.02亿元提升至16.14亿元,再到17.62亿元,显示出一定的市场扩张能力和业务韧性,然而同期净利润却呈现起伏不定的态势,从2022年的2.27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1.68亿元,2024年虽略有回升至1.72亿元,但仍未恢复至2022年水平,反映出企业在成本控制、费用管理或非经营性收益方面有几率存在波动。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背后,暴露出企业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或非经常性损益方面有几率存在不稳定因素。
更为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宜品集团研发投入的明显收缩趋势,2022年研发费用为1991.0万元,2023年大幅度减少至841.8万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801.4万元,相应的研发费用率也从2022年的1.42%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0.52%和2024年的0.45%。这种研发“减肥”现象不仅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也与公司宣称的“营养科技”定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需要高技术门槛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领域,研发实力的强弱必然的联系到产品线的扩展和市场竞争力的维持。
宜品集团近期因其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情况引发外界关注。据天眼查显示,公司参保人数仅为9人,这一数字与公司的实际规模形成鲜明对比,令人质疑其社保缴纳的真实的情况。对此,公司解释称,部分员工的社保及公积金系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缴纳,目的是方便常驻不同城市的员工能够在本地参保,以更好地享受属地化福利待遇。然而,这种安排并非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公司也暗示了这种操作存在合规风险。
除了社保问题,宜品集团还存在劳务派遣用工比例超标的情况。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公司应严控劳务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允许超出其用工总量的10%。然而宜品乳业部分附属公司的派遣工人数超过了这一法定上限。这种情况不符合有关劳动法规的要求,企业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等处罚,甚至有可能被认定被派遣劳动者与本企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宜品集团子公司曾因食品抽检不合格被国家相关部门通报,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童康婴童生活馆销售的、标称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宜品努卡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葆安素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其中牛磺酸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但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
此外,宜品集团旗下奶粉产品多次遭到消费的人在黑猫平台投诉存在异物问题。有消费者反映在宜品蓓康禧3段奶粉中发现完整塑料袋,另有消费者称在淘宝官方旗舰店购买的奶粉中发现干苍蝇。这些消费者均对产品质量安全表示严重担忧,并要求厂商承担健康检查、治疗赔偿及产品下架召回等责任。
,米兰体育app下载安装